《学会提问》读后感
《学会提问》是尼尔·布朗(NeilBrowne)和斯图尔特·基利(Stuart M. Keeley)共同编著的。尼尔·布朗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教授,斯图尔特·基利是一位心理学家。作者应用批判性思维列举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教授人们富有理性、逻辑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不要被传闻所左右,擦亮双眼看清世界!下面雷雪松和大家分享下《学会提问》这本书的读后感。
一、学会提出好问题
1、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往往从问题开始,并且一路都有问题相伴。
2、批判性的提问是检索信息和搜寻答案的最好方法。
3、价值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4、我们每做一个决定时都携带有太多的个人包袱-经历、梦想、价值观、所受训练、文化习俗等。可是,如果你要茁壮成长,你就得认清这些情感,而且尽你所能,将其搁在一旁暂时不问,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斗争。
5、接收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理想的做法是,只有在经过分析推理以后还对其笃信不疑才可以加大感情投入的力度。
6、一厢情愿的思维之所以常常挥之不去,是因为我们否认一切的思维方式常常出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和事实做斗争,在冷冰冰的事实之外尽力强化升平世界的幻想。
二、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1、我们只有找到结论才能进行客观评价!
2、结论是逐步推断出来的,它们来源于分析推理。
3、结论是一个观点,需要其他观点来进行支撑。
三、理由是什么
1、理由就是指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
2、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你才能判定一个结论的价值。
3、一个论证由一个结论以及支撑这一结论的各种理由组成。
4、结论本身并不是证据,它是一个由证据或其他看法支撑起来的看法。
四、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1、一个词或短语越抽象,人们越有可能对其做出多重解读。
2、通常情况下你要理解一个模糊不清的陈述到底什么意思,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这些词语使用的上下文语境。
3、谁想要说服你,谁就得负责解释清楚。
五、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1、一个论证表面可见的部分常常最有可能穿上华丽的外衣,因为展示这个论证的人总希望能说服你,让你全心全意地接受这个论证。
2、先检查理由,然后检查结论,寻找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3、不同的结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价值观冲突的存在或者说由不同参照系衍生出来的不同价值观。
六、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1、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大小。
七、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经典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1、几乎我们遇到的所有推理论证都包含了对这个世界曾经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和将来是什么样的看法,持论者希望我们这些看法当作“事实”来接受。
2、你每天都会遇到诉诸各种各样专家的论证,而你别无选择只有依赖他们,因为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我们只能在某几个方面小有所成,而要样样精通我们既无时间也无知识储备。
3、你的结论或者理由争议越大,你花在提供证据上的时间就应该越多。
八、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1、没有致力于搜集足够样本进行研究就会导致研究结果的过度概括,所表述的概括性结论远远超过此项研究所能保证的范围。
2、哪怕是片面的调查也可能会承载大量的信息,但是你需要知道偏见之所在,以防止自己过分被调查结果所说服。
3、在论证中寻找类比的时候,框架类比并不是唯一需要我们加以防范的类比。
九、有没有替代原因
1、要想弄清楚一件事,就必须弄清楚引起这件事的原因。
2、大部分持论者只给你那些他们喜欢的原因,独立思考的读者或者听众必须自己找出替代原因。
3、我们找出的原因都极有可能是引起事件发生的其中一个而不是唯一的原因。
4、一件事紧接在另一件事后面发生并不能证明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这可能只是一种巧合。
5、千万不要贸然接受你所遇到的时间的第一个解释。要寻找替代原因,努力去比较它们的可信度。有很多事件并不是只有一种解释。
6、随着你不断地思考和研究,你会发现貌似言之有理的解释实际上并不能被证据所证明。
十、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1、统计数据可以让证据显得非常具有科学性,非常精确,似乎它就代表了“事实”。但是很多时候它们并不必然证明了想要证明的一切。
2、统计数字可以帮助我们描述和理解那些不同的趋势和类型。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预测和强化我们的论证。
十一、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1、真正的自主思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寻找作者到底隐瞒了什么信息,不论其是无心省略还是有意隐瞒。
2、你应该记住几乎任何一个你所遇到的信息都有一个目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你的思维方式。
3、大部分被提倡的行动都是正面的,但是我们也不要忽略他们潜在的负面影响。
十二、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1、理由一般并不是一目了然和不言自明的。
2、结论只有在某人对理由的含义进行特定的解读或者假设之后才能得出来。
3、我们从理由当中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因为我们的背景各不相同、认知水平各不不同、参照体系各不不同、目标各不相同,这样我们的决定将理由和结论连起来的时候必然会被不同的假设所吸引。
4、当人们习惯用非黑即白、非是即否、非对即错、非正即误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时候,这种二分思维方法就将一个可能存在多种答案的问题假设成只有两种可能的答案了。
《学会提问》PDF下载链接: http://pan.baidu.com/s/1c2gSs4C 密码: 9qr6
来源:《学会提问》读后感
2017年4月12日 上午10:41
最近也在看这本书,kindle上有
2017年4月14日 下午2:53
好书,谢谢分享!
2019年5月5日 下午8:31
哇塞,居然是沙发?留个名
2019年5月5日 下午9:30
好文章!666,学习了
2019年5月9日 上午12:16
好文章!666,学习了
2019年5月10日 下午4:18
虽然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但看起来好厉害的样子!
2019年5月10日 下午7:45
写的太经典了,我竟无言以对。